学校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设为首页
  • 首页
  •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现任领导
  • 师资队伍
    • 客座教授
    • 骨干教师
  • 实训条件
    • 校内基地
    • 校外基地
  • 办学成果
    • 竞赛获奖
    • 省级项目
    • 精品课程
    • 社会服务
    • IEET认证专栏
  • 学生工作
    • 学生活动
    • 学生作品
    • 优秀学子
  • 招生就业
    • 招生计划
    • 招生问答
    • 就业信息
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学院发文
    • 办事流程
    • 学院制度
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院长信箱
  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质量年报

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快捷栏目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图片展示
  • 办学成果
  • 优秀毕业生
当前位置: 首页>>办学成果>>正文
机电工程学院教学案例展——《电工基础》
2019-11-21 15:46 供稿:机电工程学院 林书句  审核:李有兵 审核人:

《电工基础》、《中级电工培训》和《电工上岗证培训》,在以为,是各自为政,独立教学的,因此效果一般,特别是大一时开设的《电工基础》,每每期末理论考试,结果总是差强人意——“差”则思变,因此有了以下的改革动力……

一、保障机制:成立课程组,责任到人

本学期初开展教研教改活动,会上广泛听取了其他教师(特别是专业课教师)关于这门课上课内容的意见,并做了适当的调整,更好地与专业课衔接;避免个别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上自己喜欢的内容。

会上,成立了以本人为课程负责人的《电工基础》课程组,结束每个教师各自为战,一盘散沙的局面。成立课程组后,集思广益,有协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,转为团队作战。

图1 课程组教学团队在研讨

没保障,一切都是空话,有保障,才能走得更远。

二、双证驱动

双证,分别是中级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,如下图2和图3所示:

图2中级电工证样本

图3电工上岗证样本

大一时,就要反复强调,要想正常毕业,必须获得中级电工证或电工上岗证,除非只想结业;要想提高就业机会,最好两证皆入囊中,求职才能路路通;顺利获得这两证的基础是,学好《电工基础》,只有夯实基础,才能高瞻远瞩,让学生一开始就有紧迫感,有了紧迫感才有求知欲望,有了求知欲望,教学就成功一半了,因此,双证驱动是学习的源动力。

三、理实一体

显然,有了源动力,还是不够的,如何开展《电工基础》教学,夯实基础,还得好好设计一番,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1.开设实用有趣的项目

本课程共开设了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、家庭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、直流稳压电源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装接共4大项目,每个项目(含子项目)要学会的能力目标和要掌握的知识目标都明确地标出来(与《电工基础》课程标准相对应),如以下图4、图5、图6和图7所示:

图4项目A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

图5项目B家庭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

图6项目C直流稳压电源测试

图7项目D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装接

各项目学时分配(含课内学时、课外自学巩固提高学时)如下表所示:

光课堂上的时间,就想学好一门课,是不大可能的,

2.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

项目再好,还需有人来执行,如何执行呢?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(说白了,就是边讲边练)再好不过了,边讲边练具体如下(以本人为例):

讲时:本人擅长打比喻,语言幽默,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,方便学生理解;重点内容加下划线,方便学生掌握;及时归纳和总结,方便学生学习。

练时:本人会先把方法教给学生--à然后学生独立完成(对学生要求:碰到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,不要想都不想就问老师,这样虽然得到答案快些,但是对学习帮助不大。实在解决不了才问老师)--à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。同时,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合作,方便基础好的帮助基础差的。再回过头来,确认实训目的和要求是否都达到,未达到的,再查漏补缺。

3.制定赏罚分明的课程考核制度

 

 

赏罚制度重在公平,方能调动学生积极性。比如我给学生打平时表现分时是这样的,以课堂回答问题为例:回答不出来的,照书本念的、不用看书本就能回答的,回答有创新的,都按照不同等级给分(当然,回答不出来的没得分)。

总之,理实一体化教学,目的是夯实基础,为后面学科间的比翼齐飞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
四、比翼齐飞

可见,学好《电工基础》是学好《中级电工培训》和《电工上岗证培训》的前提,只有基础夯实了,才能高瞻远瞩,才能走的更远。反过来,当你学了《中级电工培训》和《电工上岗证培训》之后,特别是顺利拿到中级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之后,对《电工基础》的理解将是更上一个台阶,到时便会有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的快感。这与当初在学《电工基础》时的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的痛苦,将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因此,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,甚至融会贯通,是何等的重要。道路虽然艰辛,但前途光明,坚持做下去,终将比翼齐飞!

改革永远在路上——我们一直在努力,只为做得更好!

【关闭窗口】
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| 广东省教育厅网 | 南方人才网 | 广东教育考试服务网

机电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@ 2013

地址:广州市从化环市东路166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邮政编码:510925